聊斋志异中异的意思是

顽愚/著

2024-11-20

书籍简介

关于异史山人说聊斋:书生遇见的,是温婉贤淑的狐仙,还是吸人精血的狐妖?看起来是自荐枕席的美娇娘、实则是要你性命的鬼怪!神仙精怪、鬼物异人,在聊斋里上演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原来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是故事里的虚妄、还是现实中的沉沦?讲的是鬼怪故事,说的又是不是现实?虚哉?实哉?蒲老在聊斋自序中感叹“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若蒲老泉下有知,就该知道,知他者,已遍布人间天下。无意间买了本无注释、无翻译的,长久不看古文的我,翻开这本原汁原味的书看时,讲真,看得挺累的。没办法,买都买了,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为了督促自己将书看完,便想了个边看边翻译的馊主意,既然译都译了,那就找个地方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于是就在这里发了。发小说时发现提交审核中要填写主角的名字,可聊斋里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啊,哪有主角?蒲老在聊斋中以异史氏自称,聪明如我灵机一动,主角名就将异史山人填上了,主角都填上了,正文当中肯定得有他出现了,于是,就设计了一个异史山人讲故事的方式来演绎这些奇幻的故事,希望读者老爷们不要介意。

首章试读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道观,里面住着一个老道士。 老道士须发皆白,不过却精神极好,附近的人都不知道这个老道的来历。别人问起老道的名字,他只说太长时间没人叫他的名字,他已经忘了,再说了,方外之人,原本俗世的名字已经不重要了,只说自己是异史山人。 日子缓缓的过着,日夜更迭、春秋变换似乎都和这个老道、这个小道观无关。 某一天,老道下山去了,再回山时,带回来一个五六岁的幼童,收为徒弟。从此以后,这个小道观终于多了些生气,小小的道观里,装满了幼童的欢笑声。 幼童必定要听故事才肯入睡的,老道没法子,只好给幼童讲起了那些久远的故事。 ……………………………………………………………………………………………… 这天,明月高悬,月亮的清辉将整个山头和小道观照得清清楚楚,异史山人和他的小徒弟在庭院中的石桌旁坐着纳凉,小徒弟听着虫鸣,山间吹来的风吹散了暑热,只觉得四周太过于安静了,于是小徒弟搀着师傅讲故事,异史山人敌不过小徒弟的纠缠,便给他讲起了故事来。 *** 从前有个秀才,姓宋,单名一个焘字,是个秀才,考上了县里的廪生,每月能从县里领取廪米六斗。宋秀才娶妻生子,妻子贤惠持家,平常也做些针线活来贴补家用,夫妻两个举案齐眉,一起奉养老母,与乡邻和睦,日子过得虽清贫但也温馨。 日子就这么悠悠的过着,宋秀才日日苦读,以期将来乡试中举,中了举人就能候缺,将来也能做个官老爷了。 一天读书晚了,宋秀才不小心感染了风寒,谁知道就渐渐的病得起不来床,宋秀才的妻子日夜床前侍疾,不敢轻易懈怠,宋母也日夜忧心儿子的病症,盼望着儿子快些好起来。 宋秀才躺在床上,病得糊涂了,迷迷糊糊间,他看见有一个衙差打扮的人带着官府的文牒,牵着一匹额上有一缕白毛的骏马过来,恭敬的拱手作揖后说道:“请宋廪生快上马随小的去参加考试。” 宋秀才十分诧异,问道:“乡试的日子还没到,怎么现在突然就说要考试了?” 衙差并没有回答宋秀才的问话,只是...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