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1号,江城。 苏觉晓看着墙上的明星挂历,在心底默默地又划掉了一天。 一周了,她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找到回去的方法。 苏觉晓作为一个现代社畜,为了赶在年底前完成老板制定的离谱、不合常规、违背人性、异想天开的销售业绩,曾经号称“千杯不醉”的她倒在了酒桌上。 和往常一样,她以为自己睡一觉就能好。 没想到,竟莫名其妙穿越回了,比自己出生日期还早三年的1988年。 那个曾经的八十年代,只存在于长辈们的口中。 她爷爷说:“八十年代,人淳朴,不像现在,总是勾心斗角的。” 她奶奶说:“我们那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放心,哪有什么假的,吃的东西都没防腐剂,没添加剂。” 她爸说:“八十年代,小年轻有活力,有盼头,谁像你们天天说躺平躺平的。” 她妈说:“我们那时候人的头发真多。” 除了最后一条,苏觉晓觉得其他三人说的,太绝对了。 人们不是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现在苏觉晓别说发言权了,她能把话筒抢过来说上三天三夜。 她魂穿到了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身上,正在真实地感受着八十年代。 原主苏觉晓出生在江城郊区的小河村。 说是村子,但因为江城响应国家政策,吸引外资过来建了个地毯厂。 江城郊区农村地少人多,种地只能勉强糊口,进厂打工才是终极目标。 外资工厂的工资高,一个月不算奖金五六百块钱。 要知道,当时国营纺织厂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才60块左右。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争着去厂里打工。 不过这工作也不是人人都能去上的,工厂只要年轻人,岁数大点的只能干瞪眼。 最近地毯厂又放出了招工信息,村里人开始活跃起来,符合招工要求的大姑娘、小伙子排着队去面试。 看着那么高的工资,谁都眼馋,队伍里还夹着几个四十来岁的大婶子,也想去碰碰运气。 原主今年正好二十,上到高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