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官员们纷纷出城迎接,并立刻派人通知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们准备接诏。
第二天,众多官员陪同太尉来到龙虎山下。
只见上清宫的道士们已经鸣钟击鼓,燃起了香花和灯烛,高举着幢幡和宝盖,伴随着仙乐的声音,都下山来迎接丹诏。
太尉一行人等在上清宫前下马,太尉抬头望去,只见这座宫殿果然是座好上清宫。
青松屈曲盘旋,翠柏阴森茂密。
宫门上悬挂着金色书写的敕额,门户两侧列着玉篆书写的灵符。
虚皇坛畔,依稀可见垂柳和名花相映成趣;炼药炉边,掩映着苍松和老桧的树影。
左厢房里,天丁力士侍奉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拥着紫微大帝。
有人披发仗剑,那是北方真武踏在龟蛇之上;有人拖鞋戴冠,那是南极老人伏在龙虎之间。
前排陈列着二十八宿星君的塑像,后列则是三十二位天子的雕像。
阶下流水潺潺,墙院后环绕着好山好景。
鹤生着丹顶,龟长着绿毛,树梢上有苍猿献果,莎草内有白鹿衔芝。
三清殿上金钟鸣响,道士们步虚而行;四圣堂前玉磬敲响,真人们礼拜星斗。
献香台上,彩霞光射在碧琉璃上;召将瑶坛中,赤日影摇在红玛瑙上。
早晨门外出现了祥云,仿佛是天师送老君一般。
当下从上清宫的住持真人到道童侍从,都前迎后引,将洪太尉一行人接至三清殿上,恭敬地将诏书居中供养起来。
洪太尉随即问监宫真人:“天师现在在何处?”
住持真人上前回答道:“太尉,这代祖师号称‘虚靖天师’,他性格清高,不喜欢迎送之事,因此在龙虎山顶结了一间茅庵,专心修真养性,并不常住在本宫。”
太尉问道:“如今天子有诏书宣召,怎么能见到天师呢?”
真人答道:“请太尉稍候,诏书暂且供在殿上,我们也不敢擅自开读。
请先请太尉到方丈处献茶,我们再商议此事。”
于是,众人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然后与众官员一起前往方丈处。
太尉居中坐下后,执事人员献上茶水,并呈上了丰盛的斋菜,水陆俱备。
用过斋饭后,太尉再次询问真人:“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为何不派人去请他下来相见并宣读诏书呢?”
真人回答道:“太尉,这代祖师虽然在山顶,但他的道行非常高深,自在清高,不喜欢被凡尘所扰。
他能驾雾兴云,行踪不定,从未下山。
我们平常也很难见到他,怎么能派人请得下来呢?”
太尉听后说道:“这样的话怎么能见到他呢?现在京师瘟疫盛行,天子特地派遣我为使者,手持御书丹诏和龙香来请天师做法事祈福消灾。
像这样怎么办呢?”
真人回答道:“如果朝廷天子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除非太尉您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决心。
您需要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不带随从人员、自己背着诏书、焚烧御香并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才能得见。
如果您心不诚只是空走一趟那也难以见到他。”
太尉听后便说:“我从京师吃素到此已经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了!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明天一早我就上山去请天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