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卫庄公蒯瞆因府库中的珍宝财物都被出公辄取走,与浑良夫商议对策,浑良夫说:“太子疾与出公辄,都是国君之子,国君为何不借口挑选继承人把出公辄召回,出公辄若回来,财物就可以得到了。”
有个小僮仆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私下告诉了太子疾,太子疾派几个壮士,带着猪,跟随自己,找机会劫持了庄公,让他歃血立誓,不要召回出公辄,并且一定要杀了浑良夫。
庄公说:“不召回辄容易,只是我之前已与良夫有盟誓,答应免他三次死罪,怎么办呢?”
太子疾说:“请等他犯了第四条罪,然后再杀他!”
庄公答应了。
不久,庄公新建了一座虎幕,召集各位大夫参加落成仪式。
浑良夫穿着紫衣狐裘前来,敞开皮衣,不放下佩剑就进食。
太子疾派力士把浑良夫拉下去,浑良夫说:“我有什么罪?”
太子疾数落他说:“我见国君有固定的服饰,侍奉国君进食时必定放下佩剑。
你穿着紫衣,这是第一条罪;穿着狐裘,这是第二条罪;不放下佩剑,这是第三条罪。”
浑良夫呼喊说:“有盟誓可免我三次死罪。”
太子疾说:“出公辄因你而抗拒父亲,大逆不孝,你想要召回他,这不是第四条罪吗?”
浑良夫无法回答,低头受刑被杀。
有一天,庄公梦见一个厉鬼披散着头发,脸朝北大声喊叫说:“我是浑良夫,向天申诉我无辜!”
庄公醒来后,让卜大夫胥弥赦占卜,胥弥赦说:“没有妨害。”
辞出之后,对人说:“冤鬼化作厉鬼,国君身死国危,征兆已经显现了。”
于是逃奔到宋国。
蒯瞆在位两年,晋国恼怒他不来朝见,上卿赵鞅率领军队攻打卫国,卫国人驱逐庄公,庄公逃奔到戎国,戎人杀了他,并且杀了太子疾,国人立公子般师为国君。
齐国陈恒率领军队救援卫国,抓住般师,立公子起为国君。
卫国大夫石圃驱逐公子起,又迎接出公辄回国为君。
出公辄复国后,驱逐石圃,各位大夫与出公辄不和,又驱逐出公辄,出公辄逃奔到越国。
国人立公子默,这就是悼公。
从此卫国臣服于晋国,国力更加衰弱,依附于赵氏。
这段事情暂且放下不提。
再说白公胜自从回到楚国,常常想起郑国人杀害父亲的仇恨,想要报仇。
只因伍子胥是白公胜的恩人,子胥之前已赦免郑国,况且郑国侍奉昭王,不敢失礼,所以白公胜隐忍不发。
等到昭王去世,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侍奉越女所生的儿子章即位,这就是惠王。
白公胜自认为是故太子的后代,期望子西召他回国,共同执掌楚国朝政。
子西竟然不召他,也不增加他的俸禄,白公胜心中怏怏不乐。
等到听说伍子胥已死,白公胜说:“报复郑国的时候到了!”
派人向子西请求说:“郑国人肆意毒害先太子,令尹是知道的。
父亲的仇不报,不能算是人,令尹倘若怜悯先太子的无辜,派一支军队去声讨郑国的罪行,我愿做先锋,死而无怨。”
子西推辞说:“新王刚刚即位,楚国还不安定,你暂且等我。”
白公胜于是借口防备吴国,派心腹家臣石乞修筑城墙,训练士兵,大量制造作战器具。
又向子西请求,愿率自己的私兵为先锋攻打郑国,子西答应了。
还未出师,晋国赵鞅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子西率领军队救援郑国,晋军才退去。
子西与郑国订立盟约后班师回国,白公胜愤怒地说:“不攻打郑国却救援郑国,令尹太欺负我了,应当先杀了令尹,然后再攻打郑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