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淮安府清河县的宁化镇,此地民风淳朴,虽然不算繁华但百姓大多也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东边一条巷子最里面的一座小院中,住着一户杨姓人家,此时正是傍晚,各家各户厨房上都飘起了炊烟,而杨家的厨房上方却还没有任何动静。 “唉,你们说,逸儿怎么还没回来?”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粗布衣的妇人看着坐在对面的家人满脸愁容的说道。 “按理说,二叔昨日就该到家了。”杨家的大儿媳妇黄月娘摸了摸大着的肚子同样脸色不安的说道。 “不会是夏家为难二哥,不肯退婚还把二哥抓起来去成亲了吧?”一个长相秀丽同样穿着灰色粗布衣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紧张兮兮的接过话,她的怀里搂着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哥儿,正是黄月娘的大儿子鑫哥儿。 柳蔓初闻言眼底掠过惊慌,越发的坐立不安了,她的二儿子杨苍逸前往淮安府城退亲,按日子算起来昨日就该到家了,可是如今还不见人回来,家里人忍不住担心起来,怕他是不是退亲没成功或者遇到什么意外了。 杨家曾经也是住在淮安府的有钱人家,杨老太爷颇有经商天赋,从一个乡下穷人家的孩子到可以在府城开店做生意的成功商人,也算是一个厉害之人,然而杨老太爷子嗣薄弱只得了杨老爷一个儿子继承家业。 而杨老爷自小就喜读诗书对从商并无兴趣,终日沉迷在诗词歌赋中的他因为杨老太爷急病去世后不得不接管起家中店铺。 杨老爷根本就不是经商的料,对做生意一窍不通,杨夫人柳蔓初性子温顺贤淑,却同样不会做生意。 生意做着做着就亏损了起来,在本就入不敷出的时候,杨老爷又被熟人所骗,最终散尽家产卖了宅子才还清了债务。 杨老爷受不了打击一蹶不振,而他骨子里又有着文人的骨气硬是不肯接受朋友的资助,无奈柳蔓初只能带着一家人搬回到宁化镇。 她娘家是宁化镇这边的人,爹娘一直无所出,人到中年时才有了她,自小待她如珠如宝,在她长大嫁人后不久就接连病逝了,可老房子还在,回到宁化镇至少还有可以落脚的一座小院。 杨老爷杨杰铭年轻时在书院与淮安府夏家的大少爷夏守诚相识成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