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不该遗忘的地方

一根拐杖/著

2025-03-25

书籍简介

关于抗战之不该遗忘的地方:一朝穿越到1934年,面对这至暗时刻且看张凤祥如何一步一步夺回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让我们崛起于世界之林......

首章试读

公元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号深夜时分,关外阿尔山脉深处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这片看似宁静的山峰实则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这里是一处军事管制区。从外表看去,它不过被群山环绕,但实际上,这些山峦的内部早已被挖空,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 这些设备大都属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与现代先进技术相比显得有些落伍。然而,千万别小瞧它们,因为这个综合型基地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可以制造小至子弹、手榴弹和地雷,大到 155 毫米榴弹炮甚至喷气式飞机等各类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在这座山中基地里,还精心封存着所有武器的详细生产图纸。 这一特殊设施正是当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三线工程”之一。当时,国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为确保国防安全,不得不采取这样一种战略布局。而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但这个基地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此刻,张凤祥刚刚完成对所有摄像头和红外报警器的检查工作。确认一切正常运转之后,他踏着积雪缓缓返回值班室。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张凤祥顺手拿起一本《二战通史》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说起张凤祥,他曾是国内某支赫赫有名的特种部队中的一员。在一次境外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不幸身负重伤。尽管经过全力救治保住了性命,但身体状况已无法再适应特种部队高强度的作战要求,最终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告别那支曾经让他热血沸腾的队伍。 然而,张凤祥的情况却颇为特殊。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凭借着多次同境外武装势力英勇的战斗表现,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令人同情的是,他还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果直接让他退役,那么张凤祥将面临无处可去、无所适从的困境。于是,经过军区高层领导们的深入讨论与研究,最终做出了一项特别的决策:将他安置到那座已经被封存许久的兵工厂担任看守一职。 这样一来,既能给张凤祥提供一个相对宁静舒适的环境来调养身体,同时还能让他静下心来,广泛地阅读各类有关军事、政治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书籍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充实自己,为日后可能会被...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