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山的那边/著

2025-03-15

书籍简介

关于大唐锦鲤小郎君:(种田+发明+大唐+日常)张川柏,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个平平无奇小郎君,因擅长做梦,知道很多后世的知识。随着张川柏成为神童,他发现自己全家都是主角:阿耶:深藏不露、专业送饼;阿娘:养啥啥长肉,专业囤膘;大兄:人称神医,会动刀,也会“扯犊子”?二兄:茅山嫡传,懂的都懂。家人们:三郎是神童,他说的都对!这是大唐盛世,也是黎民为斗米折腰的时代。张川柏的理想是让更多的人吃饱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首章试读

“布谷布谷”。 江都城郊的张家湾,在布谷鸟清脆欢快的叫声中醒来。 路边的草木仿佛一夜之间愈发青绿,竞相迸发着浓郁的生机。 农人下到秧田里,熟练地弯腰拔秧苗。 拔秧、插秧的人,时不时直起腰来,说几句闲话,让腰舒展舒展。 在弯腰的农人中,坐着滑行拔秧的张衍父子收获了四周好奇的目光。 一开始是看稀奇,甚至有人腹诽张衍花样多,下田都想着偷懒,不久之后就成了惊叹…… 咦? 干活比自家快?还可以坐着滑行? 不用弯腰? “阿衍老弟,你坐着那个是什么?”旁边秧田的张大河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秧马!”张衍响亮地回答。 他就等着人问,才有机会炫耀。 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询问,张衍乐呵呵地介绍:“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 人坐在船背,拔秧的时候,双手将秧苗拔起,随手捆扎、置于船后仓中; 若是插秧,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 他边说边示范,坐在秧马上灵活得像个少年郎。 辛苦的农活在他手中仿佛成了儿戏。 累当然也累,但确实比弯腰好受很多。 经验丰富的老农一通看下来,很快明白秧马的作用,纷纷拍大腿:“这是何处想来!我们怎么就想不到!” “还得是阿衍,识字的就是不一样!” 张衍识字,还挺有见识,可还是田舍汉。 乡亲们有些可惜,又有些安慰。 张衍笑道:“是我家小三郎的主意,说是从竹马、木马想到的。我想着试试不吃亏,就做了一个。你们要觉得好用,也可以用起来。” 秧马这东西,结构和材料都不复杂,会做板凳的研究一会儿很容易想通,没法保密。 张衍也不觉得此事需要保密。 “是川柏想到的啊?小儿郎头脑灵活!回头我学一学,要是做出来,提两条鱼谢他!”张大河爽朗笑道。 春夏时节溪流涨水,勤快...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